為何不對中國旅客采特別措施? 王乙康舉一組數據、兩大理由說明
新加坡並非什麼都不做
自從中國宣佈1月8日解除邊境限制後,不少新加坡人憂心忡忡,擔心疫情再起,安全社交距離措施可能因此捲土重來。對於我國政府不採取類似其他國家的針對性防疫策略,部分國人也頗有微詞。
衛生部長王乙康今天(9日)在國會親上火線,用一組數據、兩大理由說明當局為何不這麼做。
數據:來自中國的入境病例稀少
根據衛生部數據,本地每天的輸入型病例僅占所有冠病病例的10到15%。
其中,來自中國的病例更是少之又少。在所有輸入型病例中,來自中國的病例少於5%。
王乙康透露,儘管2022年的最後四周是中國疫情最嚴峻時期,但四周內只有大約200名來自中國的旅客確診冠病。相較之下,本地每天就有約1000起冠病病例。
此外,在這四周裏,輸入型病例當中,共出現七起重症,僅有一例來自中國。
因此,他強調:
“這對我國醫療體系的衝擊非常小。”
王乙康稱中國入境旅客造成的病例對本地醫療體系的衝擊有限。(GOV.SG)
理由一:往返新加坡和中國的航班數量稀少
承上,來自中國的輸入病例較少,最主要的原因正是來自中國的旅客本就稀少。
王乙康解釋,疫情前每週從中國飛抵新加坡的航班約有400趟,但如今只有38趟。
換算後,每天有700至1000名旅客從中國抵達新加坡,不到疫情前數量的10%,且當中有六成是新加坡人、永久居民及長期准證持有者。
從中國入境的旅客不多,風險自然不高。
王乙康也說,交通部將會等到中國疫情趨緩後,才謹慎地調整新中兩地的航班數量。
儘管中國已全面開放邊境,但新加坡會謹慎恢復兩國之間的航班數量。圖為上海浦東機場。(歐新社)
理由二:新加坡並非什麼都不做
王乙康提醒,新加坡至今其實還保留著“沒接種疫苗就得做行前檢測(PDT)”的邊境措施。
現階段,任何人飛往新加坡前,仍須出示完整接種疫苗證明。如無完整接種疫苗,則必須出示行前檢測的陰性結果,才可獲准登機。
換句話說,新加坡雖然沒有像大多數亞細安國家那樣完全開放,但也沒有像英美、日本等國那般要求所有從中國入境者必須做行前檢測,而是採取了中間路線。
“新加坡目前控制旅客人數及要求未接種者提交行前檢測報告的措施,使來自中國的入境病例及重症病例保持在非常低的水準。”
新加坡目前仍要求未接種疫苗的旅客進行行前檢測。(聯合早報)
接下來仍不可掉以輕心
無論如何,王乙康也警告,新加坡不能因此而自滿。接下來當局將會從兩大方面關注疫情動向:
一、監測變異毒株
王乙康表示,最壞的情況便是出現一種更具傳染力,重症率更高且能擺脫疫苗保護的變異毒株,這將導致所有抗疫努力前功盡棄。
所幸,這種情況沒有發生。
根據負責監測全球冠病毒株的全球共用流感數據倡議組織(簡稱GISAID),在中國引發新一波冠病疫情的BA.5.2和BF.7變種毒株,幾個月之前已在新加坡和其他國家發現,而且目前的疫苗還可以提供很好的保護。
“這個發現讓大家松了一口氣。”
王乙康也指出,GISAID已在本地設立辦事處,並與新加坡衛生部及科技研究局緊密合作,每星期分析中國各大城市和省份(北京、上海、廣州、四川、浙江、江蘇、福建、內蒙古和安徽)提供給GISAID的最新的基因排列數據。
二、確保本地醫療體系不會負荷過重
王乙康解釋,避免本地醫療體系負荷過重的最佳方式是以疫苗應對病毒,因此新加坡至今才會堅持保留入境旅客“不打疫苗就做行前檢測”的邊境措施。
他也說,要求所有來自中國的旅客做行前檢測,或落地後進行PCR檢測乃至檢測航班廢水都有其局限性,例如只能獲取滯後或不夠全面的資訊。
在中國入境病例只占總數較小部分的情況下,新加坡的做法,是讓科學證據與數據說話。
“如果新加坡要對所有來自中國的旅客採取更嚴格的措施,那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對其他造成更多感染和重症的國家採取一樣的措施?”
“如果新加坡有一天也面臨新一波疫情,其他國家又會怎麼對待來自新加坡的旅客?”
疫苗打好打滿?
王乙康在部長聲明中也用華語“推銷”了疫苗的重要性:
“說到底,最好的防疫措施,也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就是接種疫苗,並確保我們更新疫苗接種狀態。”
至於“疫苗一支接著一支,究竟要打到什麼時候”?王乙康如此回應:
“說老實話,冠病疫苗已經成為我們新常態的一環。就像流行性感冒與其他地方性流行病一樣,我們鼓勵人們每年接種一次疫苗,就可避免很多人病重或病逝。”
本地目前每天平均有1萬3000人接種冠病二價疫苗。
他還說,由於大部分國人都已接種疫苗,或從冠病輕症康復,因此本地人口已構成了堅強的“混合免疫”(hybrid immunity)。
“如今,冠病導致國人陷入重症或死亡的可能性已經非常低,和流感或肺炎鏈球菌不相上下。”
他引述總理李顯龍的新年獻詞說,經歷去年年底旅遊旺季及中國冠病激增之後,若新加坡的疫情仍可保持穩定,新加坡將“有望解除最後的防疫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