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他介紹
關於馬爾他
馬爾他共和國(馬爾他語:Repubblika ta' Malta,英語:Republic of Malta),簡稱馬爾他,位於南歐的共和制的一個微型國家,是一個位於地中海中心的島國,有“地中海心臟”,“歐洲的鄉村”之稱“。官方語言為馬爾他語和英語,首都瓦萊塔(Valletta)。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少數人信奉基督新教和東正教。
在迦太基、羅馬共和國時代,因地中海貿易而繁榮,後阿拉伯帝國的勢力在此曾支配一時。今總部位於羅馬的特殊政治實體馬爾他騎士團因曾佔據馬爾他數世紀,故因此得名。在西元前10至前8世紀,腓尼基人到此地定居。1523年,耶路撒冷聖約翰騎士團從羅德島移居此地,1798年被法國佔領。181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964年9月宣佈獨立,現為英聯邦成員國,1974年成立馬耳他共和國。2004年加入歐盟。
馬爾他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以服務業和金融業為主,旅遊業是馬爾他主要的外匯來源。馬爾他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係,歐盟是馬爾他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另外,馬爾他社會保障體系較為完備,實行免費教育,免費醫療及退休保險制。
政體
馬爾他實行共和國制,奉行中立政策。1998年9月,馬爾他國民黨上臺執政後對馬爾他內外政策作了較大調整,在財政、金融、稅收、司法、教育和醫療等領域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對外重新恢復加入歐盟的申請,重開入盟談判並取得重大進展,於2002年底與歐盟結束關於馬爾他加入歐盟的談判。2003年3月,舉行全民公決,53%的民眾支持加入歐盟。對外於4月16日與歐盟正式簽署加入歐盟條約。2004年5月1日馬加入歐盟。2003年4月國民黨蟬聯執政。進一步加強同地中海南北兩岸國家的關係,繼續在歐洲—地中海合作中發揮橋樑作用。馬於2004年5月1日加入歐盟後,加速融入歐盟。對內,馬對馬經濟、社會政策進行較大調整,在財政、金融、稅收、司法、教育和醫療等領域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經濟開始好轉。 2007年12月加入申根區,2008年1月正式啟用歐元。對外,加強與歐盟成員的友好關係,鞏固同地中海南北兩岸國家的合作,推動歐盟和阿盟合作,支持成立地中海聯盟,同時繼續發展同美、俄、中、印、澳、南非、巴西、土耳其等域外國家和新興大國的關係。2017年上半年首次輪值歐盟主席國。
憲法
1964年9月21日頒佈的獨立憲法規定,馬爾他為君主立憲制政體,英國女王為馬爾他國家元首。1974年12月13日修改憲法,馬成為共和國,但仍保留在英聯邦內。總統為國家元首,由總理提名經議會投票同意產生,任期5年。
議會
一院制,稱眾議院,由普選產生,任期5年,為立法機構。本屆議會於2017 年6 月選舉產生,共67席,其中工黨(執政黨)占37席,國民黨(反對黨)占28席,民主選擇黨2席。議長安格魯·法魯賈(Angelo Farrugia,無黨派,非議員),2013年4月就職,2017年6月連任。
政府
2017年6月,約瑟夫·穆斯卡特(Joseph Muscat)連任總理。內閣成員包括副總理兼衛生部長克裏斯·費爾尼(Chris Fearne)、經濟、投資和小企業部長克裏斯琴·卡東納(Christian Cardona)、教育和就業部長伊伐瑞斯特·巴特洛(Evarist Bartolo)、能源和水利部長喬·米茲(Joe Mizzi)、歐洲與公平事務部長海琳娜·達利(Helena Dalli,女)、財政部長愛德華·錫庫魯納(Edward Sciluna)、旅遊部長康拉德·米茲(Konrad Mizzi)、內政事務和國家安全部長邁克爾·法魯賈(Michael Farrugia)、司法、文化和地方政府部長歐文·鮑尼奇(Owen Bonnici)、環境、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變化部長喬西·赫雷拉(Jose Herrara)、外交與貿易促進部長卡梅洛·阿貝拉(Carmelo Abela)、交通、基礎設施和大型專案部長伊恩·博奇(Ian Borg)、戈佐部長賈斯汀·卡魯安納(Justyne Caruana,女)、家庭、兒童權利和社會團結部長邁克爾·法爾宗(Michael Falzon)、金融服務、數字經濟和創新國務秘書西爾維奧·斯肯布裏(Silvio Schembri)、改革、公民資格和簡化事務國務秘書朱麗亞·法魯賈·波爾泰利(Julia Farrugia Portelli,女)、青年、體育和志願者組織事務國務秘書克利夫頓·格裏馬(Clifton Grima)、歐盟資金和社會對話事務國務秘書阿倫·法魯賈(Aaron Farrugia)、地方政府和社區事務國務秘書西爾維奧·帕爾尼斯(Silvio Parnis)、消費者保護和2018瓦萊塔歐洲文化之都事務國務秘書迪奧·迪拜蒂斯塔(Deo Debattista)、農業、漁業和動物權益國務秘書克林特·卡米萊裏(Clint Carmilleri)、規劃和房地產市場事務國務秘書克裏斯·阿玖斯(Chris Agius)、社會事務國務秘書羅德裏克·高蒂斯(Roderick Galdes)、殘疾人與老年人事務國務秘書托尼·阿玖斯·德賽利斯(Anthony Agius Decelis)等。
司法
高等法院為最高司法機構,由1名首席大法官和16名大法官組成,由總統根據總理推薦任命,任職到65歲退休。現任首席大法官為約瑟夫·阿佐帕迪(Joseph ·Azzopardi),2018年就任。檢察長彼得·格萊克(Dr. Peter Grech),2010年就任。
政黨
(1)工黨(Partit Laburista,PL) :執政黨。1921年成立,黨員以勞工階層居多。對內主張“公民第一”,權力一律平等,逐步削弱宗教勢力,建立自主經濟,工會參與企業管理,出售部分國有企業股份。對外主張中立和不結盟,不參加任何軍事集團,反對馬加入歐盟,但在馬入盟後表示尊重馬人民的選擇;重視同地中海國家關係。現任領袖約瑟夫·穆斯卡特(Joseph Muscat),2008年6月就職。
(2)國民黨(Partit Nazzjonalista, PN):主要反對黨。1880年成立,黨員主要是工商業者、教職員、律師、農民。對內主張把馬建成信奉天主教、具有歐洲傳統和民族精神、自由正義的民主國家。對外主張加強同歐洲國家和地中海各國的聯繫和合作。現任領袖阿德裏安·德利亞(Adrian Delia),2017年9月當選。
(3)民主選擇黨(Alternattiva Demokratika,AD) ,又稱“綠黨”(The Green Party):成立於1989年,是歐洲綠黨成員,在馬議會無席位,注重環境及社會問題。在2013年大選中,該黨支持率不足2%。 2014年5月,在歐洲議會議員選舉表現平平。現任主席阿諾德·卡索拉(Arnold Cassola),2013年6月就職。
經濟
馬自然資源貧乏,技術人員短缺,工業基礎薄弱,糧食基本依賴進口,對外貿易長期逆差。旅遊業、造船和修船業是其傳統產業,其中旅遊業是馬外匯的重要來源。2004年加入歐盟以來,政府不斷大力調整經濟結構,推出系列改革措施,宏觀經濟不斷改善。此外,歐盟大筆援款也給馬經濟注入活力,經濟實現連續增長,於2008年初順利加入歐元區。得益於嚴格的金融管理制度和保守謹慎的信貸投資傳統,加之少有國外公司在馬上市,馬金融體系及股市未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直接衝擊。但受海外市場不景氣、進出口和內需下降影響,馬經濟增長開始放緩,於2008年底陷入衰退,當年經濟增長率僅為1.6%。2009年持續下滑,GDP萎縮2.1%。為緩解危機影響,2010年政府投入約9000萬歐元用以制定經濟刺激計畫,並採取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實施旅遊業貸款利息補貼、為企業量身定制資金幫扶等一系列措施,以穩定市場、保障就業、吸引投資和刺激經濟。馬經濟開始復蘇,旅遊業和新興金融服務業恢復增長。2017年馬國內生產總值約為96億歐元,同比增長6.6%。2018年,馬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增長5.6%並連續三年保持財政盈餘;失業率3.9%,為歐盟中最低。馬政府大力發展數字金融、人工智慧等新興產業,著眼打造“數字經濟高地”。
貨幣
從2008年加入歐元區後,馬爾他使用的流通貨幣為歐元,之前馬爾他使用的貨幣為馬爾他里拉(LM),馬爾他里拉曾經是全世界價值第二高的流通貨幣。
製造業
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近年來製造業產值不斷下降,目前僅占GDP的8%左右,低於西方國家總體水準;從業人員占總勞力的比重不足20%。主要產品有電子、化工、機械設備、醫藥、食品飲料等。
科技
馬爾他政府與歐洲航天局簽署了一份合作協議,希望就ESA專案能得到更深入的合作。
農業
馬土地貧瘠,可耕地有限(11453公頃),加之嚴重缺水,制約了農業的發展。2017年,農業和漁業產值占GDP的0.2%,全職農業人口不足2000人,很多農業人口轉向服務業造成兼職農業人口也不再將農業收入作為主要收入來源。農業產業主要包括飼料、蔬菜、水果、花卉、土豆、牲畜、畜副產品等。大部分糧食、牛奶、植物油、水果等依賴進口。
財政金融
近些年來,馬公共財政狀況總體良好,在GDP增長、降低結構性赤字和公共債務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果。受國際金融和經濟危機影響,從2008年起,馬財政狀況出現逆轉。2009年政府財政赤字達2.85億歐元,約占GDP的5.1%;政府債務超過39億歐元,占GDP的67.6%。2017年國家財政盈餘3150萬歐元,處於35年來最好時期。政府債務降至54.93%,預計2018年將降至50%以下。
旅遊業
旅遊業是馬經濟支柱和主要外匯來源,但也面臨價格和品質等結構性問題。
由於政府在2006年推出的一些激勵措施吸引了一些廉價航空公司開始在馬運營,旅遊業在2007年取得較大增長。但受國際金融和經濟危機影響,自2008年第四季度起,馬旅遊業出現大幅下滑,2009年訪馬遊客人數減少8.4%。2010年出現回暖,訪馬遊客人數約為133萬,同比增長13%。2017年,赴馬遊客人數約為198萬。英國、義大利、德國、法國等歐盟國家為赴馬遊客的主要來源國。
對外貿易
馬對外貿易長期逆差。歐盟一直保持馬最大貿易夥伴地位,占馬對外貿易近四分之三,其中英國、法國、義大利為馬主要貿易對象國。主要進口日用消費品、機械、食品、原材料,主要出口電子、服裝、醫藥、普通機械產品等。2017年馬進出口總額為95.6億歐元,其中進口60.3億歐元,出口35.6億歐元,貿易逆差24.7億歐元。
人民生活
實行免費教育、免費醫療及退休保險制度。男性平均壽命79.8歲,女性為84.3歲(2016年)。2014年,互聯網入戶率達80.7%,成人普及率達73.2%。2015年,法定最低工資為每年8646歐元,在歐盟國家中處於中間水準。
文化
語言
馬爾他語和英語為官方語言。
英語是馬爾他的主要官方語言,所有的官方用語、文書、教學均使用英語。
馬爾他語屬阿非羅-亞細亞語系閃語族。使用人口逾30萬(全世界馬爾他人約有100萬)。在澳大利亞和北美諸國的馬爾他移民中也有數量不等的使用者。
義大利語在馬爾他也非常流行,不少超市和零售店的員工都會說馬爾他語、英語和義大利語這三種語言。走在大街也上經常會看到說著意大利語的遊客與當地人交流。
宗教
天主教為馬爾他的國教,信奉人數占98%,少數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和東正教。
習俗
馬爾他人社交場合衣著整齊、得體;與客人相見時,要與被介紹過的客人一一握手,並報出自己的名字;親朋好友之間相見,習慣施禮。
馬爾他飲食以西餐為主。
馬爾他年輕人婚前基本與父母共同生活,婚後分住,但親屬之間關係較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