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加勒比:相知無遠近,萬裏尚為鄰 ——駐格林納達大使歐渤芊在加勒比
尊敬的加勒比廣播聯盟主席施達·布拉伊女士:
加勒比廣播聯盟秘書長索尼婭·吉爾女士:
尊敬的中宣部副秘書長才華女士:
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外交部公共外交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張九桓大使:
女士們、先生們:
各位來賓:
中午好!
首先請允許我對加勒比廣播聯盟成功組織本次盛會表示衷心的祝賀。來自加勒比地區十餘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個媒體的成員歡聚一堂,共商地區媒體發展大計,是一件十分重要又富有遠見的大事。我衷心祝賀會議取得成功。
非常高興應邀在今天的午餐會上發表演講,我對此深感榮幸。當我接到演講邀請時,我請教過索尼婭女士我應該談些什麼,她告訴我,她希望我就中國與加勒比國家關係談點看法。
這是個好問題。因為這使我免於在來自加勒比和中國雙方的眾多媒體從業人士面前班門弄斧,談論媒體數位化轉型、媒體從業者權利等專業問題。但這個問題也有一定難度,因為中國與加勒比的關係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成果豐碩,讓我一時不知從何談起。
我想與大家分享我5年前的一次經歷。2010年,當上海世博會正值如火如荼之際,我來到加勒比共同體展廳圭亞那館,有一張照片引起我的注意,那是圭亞那首任總統的照片,令我吃驚的是,他居然是一位華裔,名字叫做鐘阿瑟。他1918年出生於圭亞那,在英國學習法律並於1947年獲得律師資格,1970年當圭亞那合作共和國成立後,他成為了共和國的第一位總統並任職至1980年,他於2008年去世,享年90高齡。
這讓我開始對中國與加勒比的關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發現,中國與加勒比之間雖然距離遙遠,但彼此間並不陌生。早在1806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中國廣東招募了339名契約勞工,他們乘坐一艘名為“堅強”(Fortitude)的輪船來到英屬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以彌補甘蔗園勞工的空缺。彼時,廢奴運動勢頭高漲,特別是1807年英國國會通過了《廢除奴隸販賣法案》(Slave Trade Act)後,殖民者們已無法從非洲再販賣黑奴到世界其他地方,於是他們轉向亞洲市場開闢新的來源。特多前總理、加勒比著名歷史學家埃裏克·威廉斯在其著作中曾寫道,在19世紀內,數十萬的中國勞工被販運至加勒比。有關統計數據也表明,從1847年到1874年,約有25萬華人勞工來到加勒比。繼特多之後,圭亞那、蘇里南、馬提尼克、古巴、牙買加等也相繼迎來華人勞工,成為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第一批華人居民。
日往月來、時移世易,華人在加勒比逐漸生根繁衍,與本地人交匯融合。他們修路築橋,辛勤勞作;他們貨殖起家,慘澹經營;他們煎炒煮炸,烹製百味;他們懸壺濟世,妙手回春。華人和其他族裔的移民一起,為加勒比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自身也成為加勒比各國社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女士們、先生們,
我們回顧歷史,並不僅僅是為了厘清歷史事實,更重要的是要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因此,這一段歷史經歷讓我們也認識到,中國與加勒比國家有著共同的歷史遭遇。
中加雙方都曾飽受殖民之苦。當加勒比人民激烈反抗殖民統治、謀求民族獨立的時候,中國人也在與西方列強的殖民侵略作鬥爭。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有9個西方國家在中國建立了27個租界。中國人在自己國土上居然成了二等公民。中國人將永遠不會忘記這段慘痛的歷史。
相似的歷史遭遇使雙方產生共同的願望。中加雙方都意識到民族獨立的可貴,並在爭取民族解放和自由的進程中給予彼此相互支持。在古巴,華人踴躍加入何塞·馬蒂的起義軍,哈瓦那的華人紀念碑見證了他們為古巴獨立留下的鮮血;數個加勒比國家在1971年為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投下寶貴的支持票,讓中國人永遠銘記在心。
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向來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與各國友好關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堅持與世界各國一道,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作出不懈努力。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作為飽受外國侵略、欺淩,並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處於不發達狀態的國家,中國深刻地認識到主權獨立的可貴;也清楚地認識到,只有經濟發展,才能真正維護國家主權獨立和尊嚴。囿於種種歷史原因,加勒比國家與中國的正式外交關係始於上世紀70年代,但加勒比國家從未離開過中國人的視野,中國人不會忘記加勒比國家給予中國的支持,也願意為加勒比國家經濟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中國對加勒比的幫助是無私的,不附加任何條件,也歡迎加勒比國家在自願的基礎上搭乘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
女士們、先生們,
如果說兩百年前的“堅強號”見證了中國與加勒比的第一次邂逅,上世紀70年代中國與多個加勒比國家建交見證了中加關係的第二次大發展,進入21世紀,中加關係迎來了動力最強、前景最廣的第三次發展機遇期。
2003年,時任中國副總理吳儀訪問了蘇里南、圭亞那、特多、巴巴多斯、聖盧西亞、安提瓜和巴布達、巴哈馬、牙買加等8個加勒比國家。此訪時間長,國家多,成果豐碩,意義重大。訪問期間,中國除與有關各國順利達成相關經濟合作協議外,中加雙方還就成立中國—加勒比經貿合作論壇的倡議進行廣泛討論,並達成共識,但這僅僅是新故事的開始。
2004年,中加經貿合作論壇正式宣告成立,2005年首屆中加經貿論壇在牙買加成功舉辦。10年來,中加友好合作不斷擴大,雙邊貿易額年均增長20%左右,已達近80億美元;中國對加直接投資約5億美元,是2003年的10倍。各領域務實合作成果豐碩,中國援建的特多國家藝術表演中心、牙買加蒙特哥貝會議中心、巴哈馬拿騷國際機場高速、圭亞那蔗糖廠、格林納達低收入住房等專案不僅成為其本國地標性建築,也是中加友誼的象徵。中國醫療隊在本地區也享有良好聲譽,僅2014年一年,中國醫療隊在特多就治療了7000餘名患者。在巴哈馬和牙買加的中國眼科醫療隊在短短兩周內就做了400例白內障手術。
“獨行快、眾行遠”。特別是當朋友有需要時,尤應攜手共進。前幾年,爆發於美國華爾街、並迅速擴散至全世界的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衰退,加勒比國家因其與世界經濟的緊密聯繫,難以倖免。2009年,加勒比地區經濟增長-1%,部分國家情況更糟,如安提瓜與巴布達當年經濟增長為-10.7%,那段日子讓加勒比國家飽受打擊,備受煎熬。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中國雖同樣受到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但仍然克難前行。在全球經濟衰退時,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等新興國家在金融危機中一枝獨秀,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作為新興市場中的重要力量,中國決定對加勒比國家伸出援助之手,與加勒比國家實現共同發展。
2009年,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訪問牙買加,這是他第一次訪問加勒比地區。2013年,習近平主席再次訪問加勒比,與8個英語加勒比國家首腦在西班牙港舉行體會晤,宣佈此後3年內建設一至兩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向加方派遣100名醫療隊員,為加方培養100名在職研究生,提供1000個政府獎學金名額,並向加勒比9個國家提供30億美元優惠貸款,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專案,這為中加關係發展注入新動力,並成為中加關係上一個劃時代的創舉。
2014年,習主席又一次訪問拉美地區,並與拉美國家領導人共同提出建立中國-拉美與加勒比共同體論壇的倡議。2015年,中拉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召開,雙方達成一致共識,將在2014年確立的“1+3+6”合作新框架指導下,繼續深化中國與拉美及加勒比國家的務實合作。這也是中國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中國夢的具體體現。
“1”是“一個規劃”,即以實現包容性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制定《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合作規劃(2015-2019)》。“3”是“三大引擎”,即以貿易、投資、金融合作為動力,推動中拉務實合作全面發展,力爭實現10年內中國與該地區貿易規模達到5000億美元,力爭實現10年內對拉美和加勒比投資存量達到2500億美元,推動擴大雙邊貿易本幣結算和本幣互換。“6”是“六大領域”,即以能源資源、基礎設施建設、農業、製造業、科技創新、資訊技術為合作重點,推進中拉產業對接。
目前,雙方正積極落實上述規劃。這一宏偉規劃將開啟中加合作的新紀元,也將把中加合作夥伴關係推向新的高度。
在此次中加關係大發展中,中國人不僅帶來資金和專案,還向當地人傳授知識與技能,帶動本地經濟增長,創造本地就業,贏得本地人好評。我曾經遇見一名為中國港灣公司工作的格林納達人,他告訴我他非常滿意這份工作,不僅是因為他的收入不錯,更因為他可以學到不少技能。
女士們、先生們,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中加友好的根基在民間,人民間的深厚友誼是中加關係發展的力量源泉。近年來,中加人文交流不斷推進,多個藝術團組實現互訪,加勒比民眾對漢語和中國文化興趣日增,本地區目前已建立了5個孔子學院與1個孔子課堂。《媳婦的美好時代》等中國電視劇在加勒比多國熱映,受到加勒比民眾喜愛。
在資訊時代,大眾傳媒在增進中加友誼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隨著中國在加勒比影響力不斷擴大,雙邊關係不斷深化,媒體在中加交往中的作用愈益凸顯。希望隨著中國和加勒比關係的不斷深化,中加媒體要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搭建雙方人民心與心溝通的橋樑。
中國有句名言,“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這句話用在中國與加勒比關係上最是恰當不過。浩瀚的太平洋和加勒比海並不能隔斷中國與加勒比的友誼,相反,時空的距離和文化的差異將令雙方更加相互吸引,相互珍惜。我相信,在中加雙方共同努力下,中加關係將會不斷取得新進展,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