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加勒比: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驻格林纳达大使欧渤芊在加勒比
尊敬的加勒比广播联盟主席施达·布拉伊女士:
加勒比广播联盟秘书长索尼娅·吉尔女士:
尊敬的中宣部副秘书长才华女士: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外交部公共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张九桓大使:
女士们、先生们:
各位来宾:
中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对加勒比广播联盟成功组织本次盛会表示衷心的祝贺。来自加勒比地区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媒体的成员欢聚一堂,共商地区媒体发展大计,是一件十分重要又富有远见的大事。我衷心祝贺会议取得成功。
非常高兴应邀在今天的午餐会上发表演讲,我对此深感荣幸。当我接到演讲邀请时,我请教过索尼娅女士我应该谈些什么,她告诉我,她希望我就中国与加勒比国家关系谈点看法。
这是个好问题。因为这使我免于在来自加勒比和中国双方的众多媒体从业人士面前班门弄斧,谈论媒体数字化转型、媒体从业者权利等专业问题。但这个问题也有一定难度,因为中国与加勒比的关系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成果丰硕,让我一时不知从何谈起。
我想与大家分享我5年前的一次经历。2010年,当上海世博会正值如火如荼之际,我来到加勒比共同体展厅圭亚那馆,有一张照片引起我的注意,那是圭亚那首任总统的照片,令我吃惊的是,他居然是一位华裔,名字叫做钟阿瑟。他1918年出生于圭亚那,在英国学习法律并于1947年获得律师资格,1970年当圭亚那合作共和国成立后,他成为了共和国的第一位总统并任职至1980年,他于2008年去世,享年90高龄。
这让我开始对中国与加勒比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发现,中国与加勒比之间虽然距离遥远,但彼此间并不陌生。早在1806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广东招募了339名契约劳工,他们乘坐一艘名为“坚强”(Fortitude)的轮船来到英属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以弥补甘蔗园劳工的空缺。彼时,废奴运动势头高涨,特别是1807年英国国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贩卖法案》(Slave Trade Act)后,殖民者们已无法从非洲再贩卖黑奴到世界其他地方,于是他们转向亚洲市场开辟新的来源。特多前总理、加勒比著名历史学家埃里克·威廉斯在其著作中曾写道,在19世纪内,数十万的中国劳工被贩运至加勒比。有关统计数据也表明,从1847年到1874年,约有25万华人劳工来到加勒比。继特多之后,圭亚那、苏里南、马提尼克、古巴、牙买加等也相继迎来华人劳工,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第一批华人居民。
日往月来、时移世易,华人在加勒比逐渐生根繁衍,与本地人交汇融合。他们修路筑桥,辛勤劳作;他们货殖起家,惨淡经营;他们煎炒煮炸,烹制百味;他们悬壶济世,妙手回春。华人和其他族裔的移民一起,为加勒比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自身也成为加勒比各国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回顾历史,并不仅仅是为了厘清历史事实,更重要的是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因此,这一段历史经历让我们也认识到,中国与加勒比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
中加双方都曾饱受殖民之苦。当加勒比人民激烈反抗殖民统治、谋求民族独立的时候,中国人也在与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作斗争。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有9个西方国家在中国建立了27个租界。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居然成了二等公民。中国人将永远不会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
相似的历史遭遇使双方产生共同的愿望。中加双方都意识到民族独立的可贵,并在争取民族解放和自由的进程中给予彼此相互支持。在古巴,华人踊跃加入何塞·马蒂的起义军,哈瓦那的华人纪念碑见证了他们为古巴独立留下的鲜血;数个加勒比国家在1971年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投下宝贵的支持票,让中国人永远铭记在心。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向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各国友好关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持与世界各国一道,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不懈努力。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饱受外国侵略、欺凌,并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处于不发达状态的国家,中国深刻地认识到主权独立的可贵;也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经济发展,才能真正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尊严。囿于种种历史原因,加勒比国家与中国的正式外交关系始于上世纪70年代,但加勒比国家从未离开过中国人的视野,中国人不会忘记加勒比国家给予中国的支持,也愿意为加勒比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对加勒比的帮助是无私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也欢迎加勒比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
女士们、先生们,
如果说两百年前的“坚强号”见证了中国与加勒比的第一次邂逅,上世纪70年代中国与多个加勒比国家建交见证了中加关系的第二次大发展,进入21世纪,中加关系迎来了动力最强、前景最广的第三次发展机遇期。
2003年,时任中国副总理吴仪访问了苏里南、圭亚那、特多、巴巴多斯、圣卢西亚、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哈马、牙买加等8个加勒比国家。此访时间长,国家多,成果丰硕,意义重大。访问期间,中国除与有关各国顺利达成相关经济合作协议外,中加双方还就成立中国—加勒比经贸合作论坛的倡议进行广泛讨论,并达成共识,但这仅仅是新故事的开始。
2004年,中加经贸合作论坛正式宣告成立,2005年首届中加经贸论坛在牙买加成功举办。10年来,中加友好合作不断扩大,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20%左右,已达近80亿美元;中国对加直接投资约5亿美元,是2003年的10倍。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中国援建的特多国家艺术表演中心、牙买加蒙特哥贝会议中心、巴哈马拿骚国际机场高速、圭亚那蔗糖厂、格林纳达低收入住房等项目不仅成为其本国地标性建筑,也是中加友谊的象征。中国医疗队在本地区也享有良好声誉,仅2014年一年,中国医疗队在特多就治疗了7000余名患者。在巴哈马和牙买加的中国眼科医疗队在短短两周内就做了400例白内障手术。
“独行快、众行远”。特别是当朋友有需要时,尤应携手共进。前几年,爆发于美国华尔街、并迅速扩散至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加勒比国家因其与世界经济的紧密联系,难以幸免。2009年,加勒比地区经济增长-1%,部分国家情况更糟,如安提瓜与巴布达当年经济增长为-10.7%,那段日子让加勒比国家饱受打击,备受煎熬。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虽同样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但仍然克难前行。在全球经济衰退时,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国家在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作为新兴市场中的重要力量,中国决定对加勒比国家伸出援助之手,与加勒比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2009年,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问牙买加,这是他第一次访问加勒比地区。2013年,习近平主席再次访问加勒比,与8个英语加勒比国家首脑在西班牙港举行体会晤,宣布此后3年内建设一至两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向加方派遣100名医疗队员,为加方培养100名在职研究生,提供1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并向加勒比9个国家提供30亿美元优惠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项目,这为中加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并成为中加关系上一个划时代的创举。
2014年,习主席又一次访问拉美地区,并与拉美国家领导人共同提出建立中国-拉美与加勒比共同体论坛的倡议。2015年,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双方达成一致共识,将在2014年确立的“1+3+6”合作新框架指导下,继续深化中国与拉美及加勒比国家的务实合作。这也是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梦的具体体现。
“1”是“一个规划”,即以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制定《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3”是“三大引擎”,即以贸易、投资、金融合作为动力,推动中拉务实合作全面发展,力争实现10年内中国与该地区贸易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力争实现10年内对拉美和加勒比投资存量达到2500亿美元,推动扩大双边贸易本币结算和本币互换。“6”是“六大领域”,即以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制造业、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为合作重点,推进中拉产业对接。
目前,双方正积极落实上述规划。这一宏伟规划将开启中加合作的新纪元,也将把中加合作伙伴关系推向新的高度。
在此次中加关系大发展中,中国人不仅带来资金和项目,还向当地人传授知识与技能,带动本地经济增长,创造本地就业,赢得本地人好评。我曾经遇见一名为中国港湾公司工作的格林纳达人,他告诉我他非常满意这份工作,不仅是因为他的收入不错,更因为他可以学到不少技能。
女士们、先生们,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加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人民间的深厚友谊是中加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近年来,中加人文交流不断推进,多个艺术团组实现互访,加勒比民众对汉语和中国文化兴趣日增,本地区目前已建立了5个孔子学院与1个孔子课堂。《媳妇的美好时代》等中国电视剧在加勒比多国热映,受到加勒比民众喜爱。
在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在增进中加友谊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在加勒比影响力不断扩大,双边关系不断深化,媒体在中加交往中的作用愈益凸显。希望随着中国和加勒比关系的不断深化,中加媒体要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搭建双方人民心与心沟通的桥梁。
中国有句名言,“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这句话用在中国与加勒比关系上最是恰当不过。浩瀚的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并不能隔断中国与加勒比的友谊,相反,时空的距离和文化的差异将令双方更加相互吸引,相互珍惜。我相信,在中加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加关系将会不断取得新进展,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