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食品标签的秘密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进口食品种类日益繁多,吃货们“足不出户”就能吃到各国美食。但面对琳琅满目的进口食品,你有没有关注过包装上的标签呢?
消费者在选购预包装食品时,想要了解进口食品的相关信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查看食品标签。但进口食品标签怎么看?令人眼花缭乱的数据中蕴藏着哪些秘密?小关这就带你研究!
Q1食品标签是什么?
食品标签是指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食品标签具有指导消费者选购食品作用,如同食品的一个窗口,消费者通过标签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
前几天我在某超市进口食品区买薯片时发现,外包装上竟然有中文标签,这不会是‘假进口’吧?进口食品包装说明不应写的都是外文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条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依法应当有说明书的,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并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根据该规定,进口食品上应当有中文标签,并要严格按照我国标准法规的相关要求进行标示。所以,如果通过正规管道在国内买到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大家可以投诉维权哦。
Q2 进口食品标签怎么看?
进口食品中文标签这么多内容,要怎么看呢?
别慌!进口食品标签怎么看?当然要问我们标签界大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啦!
(一)看必标项目是否齐全
食品名称
配料表(原料与辅料)
净含量(规格)
进口商/经销商/代理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生产日期
保质期(豁免食品除外)
贮存条件
原产国/原产地
营养标签(豁免食品除外)
其他强制标注内容
(二)看关键点是否清晰明了
■ 食品名称:
反映食品真实属性。
使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
可以标明制作方法。
■ 配料表:
引导词“配料”或“配料表”(食醋、酒、酱油等可以使用“原料”或“原料与辅料”)。
按照加入量递减顺序一一排列(添加量不超过2%的可不按递减顺序排列)。
特别强调的配料或成分标识添加量或含量。
■净含量:
与食品名称同一版面展示。
净含量、数字、法定计量单位三要素齐全,准确。
净含量字符最小高度符合标准要求。
■ 进口商/经销商/代理商信息:
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至少标示电话(热线电话、售后电话或销售电话等)、传真、电子邮件等网络联系方式、与地址一并标示的邮政地址(邮政编码或邮箱号等)中的一项。
■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按“年/月/日”顺序标示,如不按此顺序标示,应注明实际标示顺序。
“见包装某部位”写明具体部位。
oh,my god!这瓶酒没有标示保质期!我该不会喝了假酒吧?
别慌,这饮料酒酒精度≥10%,属于豁免食品,可不标示保质期。此外,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味精也属于豁免标示保质期食品。
■贮存条件:
建议标示引导词“贮存条件”、“贮藏条件”,“贮藏方法”等。
根据食品实际保存条件进行标示:如“常温保存,开封后需冷藏”等。
■原产国/原产地区:
指食品成为最终产品的国家或地区名称,包括包装(或灌装)国家或地区名称。
■营养标签:
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营养成分表有表头,强制标示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的含量值及其NRV百分比。
我知道!这生鱼没有标示营养标签是不是也是属于豁免标示营养标签食品呀?
有进步嘛!不止生鱼,其他生鲜食品如生肉、生蔬菜、禽蛋等也属于豁免食品。具体看下面笔记呦。
豁免标示营养标签:
——生鲜食品,如包装的生肉、生鱼、生蔬菜和水果、禽蛋等;
——乙醇含量≥0.5%的饮料酒类;
——包装总表面积≤100平方厘米或最大表面面积≤20平方厘米的食品;
——现制现售的食品;
——包装的饮用水;
——每日食用量≤10 g或10 mL的预包装食品;
——其他法律法规标准规定可以不标示营养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三)看其他强制标注内容是否标示清楚
■产品标签要求:
对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产品标准中有标签要求的其标签应符合产品标准要求。如GB 1310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炼乳》中规定产品应标示“本产品不能作为婴幼儿的母乳代用品”或类似警语。
■辐照食品:
经电离辐射线或电离能量处理过的食品,应在食品名称附近标示“辐照食品”。
经过辐照处理的配料,应在配料表中标明。
■转基因食品:
按照货物实际进行申报。
其相关标示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四)看推荐标示内容
1.批号:
根据产品需要,可以标示产品的批号。
2.食用方法:
根据产品需要,可标示容器的开启方法、使用方法、烹调方法、复水再制方法等对消费者有帮助的说明。
3.致敏物质:
含有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的食品及制品,宜在配料表中使用易辨识名称,或者在配料表邻近位置加以提示。